世界十大博彩公司▎欧冠直播~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创业 > 创业故事 > >

张瑞敏:写意“中国制造”

来源::未知 | 作者:世界十大博彩公司▎欧冠直播~推荐 | 本文已影响

    1993年11月19日,已经艰苦奋斗了9年的张瑞敏真正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天海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从这一刻开始,一个庞大的市场资源配置之手,让他的企业有了更为坚强的支撑。如今,作为民族企业的符号性人物,张瑞敏执掌海尔已逾四分之一个世纪。这是一个见证了伟大时代的“大人物”,他所代表的“公司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这也正是证券市场20年成就的最好佐证。

  “如果没有精彩的局部,就不可能有波澜壮阔的全局”,张瑞敏这句颇有思辨的话,成为他和资本市场关系最好的诠释。

  大铁锤“砸”响海尔品牌

  1984年,很多事情都在这一年发生。

  当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小飞乐”诞生的时候,距离上海800公里的地方,一家日后举世皆知的公司尚在萌芽。

  1984年12月,张瑞敏来到了青岛一家濒临绝境的街道小厂。张瑞敏是这一年里更换的第四任厂长。当时,摆在张瑞敏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亏损147万元,主导产品滞销,大量积压。

  1985年,一次偶然的换货事件让张瑞敏对仓库搞了一次突击检查,结果查出全厂有76台电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做出的决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召开现场会,把这76台电冰箱统统砸掉。现场会上,张瑞敏举起了16磅重的长把儿大铁锤,带头把“不合格”的产品砸烂。看着明明还可卖出高价的电冰箱被一个个砸成破烂,许多人都流泪了。谈起当年的“砸冰箱”之勇,张瑞敏不无感慨地说,“现在你想砸也不可能了,如果再出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少一点,当时只有几十台,现在动辄就是几万台。”

  但这一砸,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观”和品牌意识,成为海尔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喻示着海尔的质量是第一位的,也喻示着海尔对用户“真诚到永远”。三年后的1988年12月,海尔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什么时候,美国人不再认为海尔是中国的海尔,而是美国的海尔,海尔在美国就算成功了。”张瑞敏的目标是让海尔成为世界名牌,而他的勇气和野心也是昭然天下。

  张瑞敏告诉记者:目前,海尔品牌占了中国家电品牌在海外市场的84.7%。但张瑞敏并不满足于此,他谈锋一转说,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比例眼下却只有0.72%,这是很大的一个差距。中国不缺少出口企业,少的是“出口创牌”的企业,“我们仍需努力”。

  当海尔插上资本的“翅膀”

  1990年,在小飞乐诞生的6年后,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诞生,中国迈出了证券市场的第一步。

  1990年,海尔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也是海尔迈向世界第一步。

  一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市场,一边是野心勃勃走出去的公司,它们都小心翼翼地向未知领域伸出手去。时代的发展,也必然会把他们连接到一起。这是证券市场的魅力所在,这是张瑞敏必然的选择。1993年,这一结缘终于到来。海尔工业园,如今已是青岛这座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可是1992年张瑞敏带记者到此参观时,这里刚刚开始建设。当时几个人就是站在一个土堆上瞭望未来。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张瑞敏要建自己的工业园,然而资金却无着落。中国证券市场的启动,着实令当年的张瑞敏兴奋不已。在海尔上市前,他跟别人说,“上个世纪初,企业谁做得快谁就会取胜,比如福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谁做得好谁就会取胜,比如日本制造业崛起;信息经济时代,谁做得对谁就会取胜。”

  没错,向证券市场借力的时候到了。

  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600690,股吧)登陆上交所上市,以每股7.38元的价格成功发行5000万股,募得3.69亿元资金。正是这次IPO募集的资金保证了海尔工业园按期建设,为公司的发展“铆足”了后劲。在当年的土堆上,建成了海尔的总部大楼,成为海尔推进多元化、战略国际化的策源地。

  其后,青岛海尔通过多次配股和增发,实现了从单一的冰箱产品领域,继而拓展到了洗衣机、空调、冷柜、热水器等成套白电产品,并迅速发展为国内家电龙头。1996年,青岛海尔实施了配股,前瞻性地把配股资金投入到无氟家电的开发。

  “正是利用本次配股募集的资金,海尔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升级和改造,把握了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张瑞敏如此解释此次借力,它使得海尔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在近年来环保节能成为市场主题之时,海尔已然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不一样的股东利益原则

  张瑞敏说话的语速不快,但沉稳有节奏.话语间逻辑严谨,却不失活泼与风趣。他好读书,书中的一些东西在谈话间会很自然、很随意地用上。他的话总会给人一个很宽敞的视角。谈海尔,他会延伸到福特的流水线、丰田的精细化管理,让你感知如何才是全球化中的“独唱”。

  张瑞敏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证券市场,他知道这个市场发展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步伐也就快了,海尔当然也概莫能外。资本市场领域的著作也就成了他案头常能见到的书目。一方面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科学管理模式,一方面融合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兼收并蓄,再加创新,就让张瑞敏对自己独特认知体会起来更入木三分。

  “既要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又要有稳健的作风,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认为很可能失败,才会有最后的成功”。正因如此,张瑞敏才成了中国商业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

  “为股东利益负责,这绝不是一个可以束之高阁的空泛口号。”张瑞敏说,登上证券市场这个舞台,就不能忘记站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思考如何为股东利益负责。从数据看,青岛海尔上市后的总派现额与总融资额之比高达0.86,在两市公司中居于前列。

  有别于华尔街信奉的股东至上原则,张瑞敏认为,股东的价值应体现在员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中。在他看来,美式股东至上原则对利益相关者的排序是股东-顾客-员工,这容易导致短期的决策,甚至造假,最终股东的价值无从保障。

  “海尔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我认为不能机械地这样看,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定要"人单合一",即员工要创新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自身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然后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股东价值必然得到持续提升。”

  谈及未来的发展,张瑞敏坦言,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适逢“十二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刻,证券市场将面临不断改革创新的挑战,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海尔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积极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继续借力前行。

  这里,是“精彩的局部”

  “国内外媒体老是在关心,我的接班人是谁。”张瑞敏如今着眼的,是“流程改造”,“如果说具体到一个实在的人,一个有名有姓的接班人的话,我想谁都不可能把海尔做好。假如我可以永远在海尔做下去,我也不能保证海尔永远是成功的,更不要说再换一个人。那么,谁能掌握得了?我看谁都掌握不了。只有变成目标真正分到每个人头上去,每个人都分担。”

  海尔正在沿着这一目标继续摸索前行,如今,这位中国商界的符号式人物正在推动另一场“砸冰箱”式的组织灵魂的再造革命。

  张瑞敏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漂亮。他平时忙,吃饭常比员工去食堂晚。但周末,如果得闲,他也会去青岛的市场上走走。前些时候,记者在青岛的一家大超市里见到他,是在扶手电梯上,一上一下,只能相隔打了个招呼。超市里正打家电战,那激烈的场面,想必张瑞敏一定是看到的,但他很从容。

  二十多年间,沧海桑田。当年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之一,张瑞敏带领的海尔集团,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010年9月,海尔以855.26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并已成为全球第一白色家电品牌。

  “如果没有证券市场,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不会那么快,海尔的发展也不会那么快。”张瑞敏坦言,回忆起过去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证券市场对海尔的发展功不可没。海尔正是借着证券市场启动的推动力和压力,把这两个力转化到“两创”创新和创世界名牌,逐步把海尔做大做强的。

  “如果没有精彩的局部,就不可能有波澜壮阔的全局”,张瑞敏这句颇有思辨的话,成为他和证券市场关系最好的浓缩。海尔进入证券市场后,直接融资无论对海尔,还是对整个中国家电业,都可谓功莫大焉。

  在证券市场这个舞台上,一切都变大了。大了,就让张瑞敏有了更大的空间向自己挑战。流程再造、海尔再造,布局落子更为有力。证券市场,让中国有了世界级的企业家。


世界十大博彩公司▎欧冠直播~推荐

更多关于“创业故事”的文章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宝马家族创业史揭秘

宝马家族创业史揭秘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柯万特这个家族的名字,可是不会有人没有听到过宝马、奔驰、阿尔塔纳这些世界驰名企业的...